2024年04月19日
今天的荃灣,人口逾三十萬,素有「天空之城」之稱,區內設有兩個港鐵站,對內對外的交通均十分便利;同時亦是全港第 六高的摩天大樓 – 如心廣場的所在地,最近區內更有新景點如心園木化石公園的開放。新舊交融的荃灣,昔日足跡也是不乏精彩。
荃灣竟是海盜灣
荃灣古稱「淺灣」,相傳因海灣水淺,退潮時船隻常於該海灣擱淺而得名。十九世紀中葉改稱「全灣」,到了十九世紀末晚清時期,才稱「荃灣」,並沿用至今。今天的荃灣,治安良好;不過原來在明清時期,淺灣一帶水域海盜猖獗,曾被稱為「賊灣」 和「海盜灣」,令人聞聲喪膽。
建城門 抗元軍
南宋末年,宋室不敵元軍,南遷香港,更撤守至淺灣。相傳元兵追擊的過程中,當地鄉民對宋帝盡忠,在今天荃灣北部的「城門谷」一帶修築石牆為城,助宋軍抵禦元兵。有說及後至明末清初,鄉民又以此石城對抗清兵, 雖然最後戰敗被拆,但今日的「城門村」、「城門水塘」以至 「城門河」皆以此得名。
古老客家村落 - 老圍村
背倚顯達鄉村俱樂部和城門水塘 植林區的「老圍村」,是荃灣現存最古老的客家村落,原名為 「淺灣圍」,於1669年落成,多年前由張、黃、許、曾、鄧五姓人聚居。村裡的張氏家祠是老圍如今唯一的祠堂,2010年列為三級歷史建築。身處老圍村,可遙望石圍角邨和綠楊新邨一帶;附近的千佛山廟宇林立,有數十間佛、道、儒家寺廟,如西方寺、 圓玄學院、東普陀講寺和龍母佛堂(龍母廟)等。
荃灣昔日名物 - 菠蘿
酸酸甜甜的生炒骨,豈可沒有菠蘿。原來菠蘿曾是荃灣名物。在1954年政府漁農署的一項調查顯示,當時荃灣生活的客家人,六成是務農為生,其中菠蘿曾是區內主要出口農產品。城門水塘菠蘿壩亦因此得名。
荃灣曾是小曼城
不少港人,尤其是足球迷,對遠在英國的曼徹斯特不會感到陌生。上世紀本港漁農業逐漸沒落;1950年代初期,來自江浙和上海一帶實業界人士移民到 港,帶著資金和技術,在荃灣開拓產業,紡織業尤其興盛。六十年代初,全港共有30間紗廠,一 半設在荃灣。據報告1961年荃灣的工人人數約有23,000人,佔當時新界工人總數的七成,紡織業蓬勃時期,有些員工的花紅共13個月,即每年出25個月糧, 令人好不羡慕。亦因如此,當時荃灣媲美英國紡織業中心曼徹斯特,故有「小曼徹斯特」(Little Manchester)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