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10日
一個陽光明媚的週五下午,在香港大學主庭院的一間共享房間,華懋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蔡宏興邀得兩位嘉賓,分別是香港大學前協理副校長徐詠璇 (Bernadette) 和著名香港歷史學家鄭寶鴻,一邊喝著咖啡,一邊閲覽昔日薄扶林的照片,暢談這個地區的過去與現在。
左起:徐詠璇,蔡宏興及鄭寶鴻
鄭寶鴻在研究香港歷史和文化上享負盛名,他收藏了大量有關香港從開埠前至今的書籍、照片、明信片、錢幣、紙幣和郵票。 三人圍著幾本香港圖片集,回憶起他們各自在薄扶林的足跡。薄扶林位置獨特,既不屬南區,又不算半山區,是許多本地和外籍人士的聚居地,反映香港作為國際都會的特性。
書本內的右下圖拍攝到大約1915年的杜格拉斯堡(今日的大學堂)
薄扶林是牛奶公司牧場的舊址所在,亦是當年本地乳製品業的核心。鄭寶鴻早在1970年代結婚後,便搬到該區的置富花園。他憶起當時薄扶林區因缺乏交通配套,未有太大吸引力。隨着之後的社區發展,加上沙灣和鋼綫灣的瞭闊海景,以及美不勝收的日落景致,置富花園和坐落在另一邊的華富邨,慢慢成為不少人的安樂窩。
鄭氏憶述:「我初搬到這裡,還看見四週的牛房。」Bernadette也說:「當時的港大學生,會把附近牛房的乾草,搬回校園作場地佈置,配以一身牛仔打扮,舉行穀倉舞會。」
談到大學對這社區的影響,畢業於港大英文系,後來加入母校負責行政,以至現在轉任教職的Bernadette描述,港大學生已成為這個社區以至整個城市具代表性的一個群體。早年精英教育,港大學生非富則貴,甚至會帶著家僕上學。直至1968年,政府為大學生提供獎學金和貸款計劃, 出身於普通家庭的學生,也有機會入讀港大。時至今日,港大在世界大學排行榜躋身前25位,共36,000名本科生及研究生就讀,教學和行政人員多達5,000。港大校園附近有多條行山徑通往山頂和港島海岸,附近不乏食肆和咖啡座,適合舒展身心。此外,港鐵更特設香港大學站,這是目前港鐵網絡中最大和最深入地底的車站。
然而百年以來,不時有人建議港大把校園搬離現址。鄭寶鴻說: 「早在1920年代,周壽臣爵士就建議將港大遷址,避免『毗鄰的石塘咀紅燈區帶來的不良影響』 。」Bernadette補充說:「上世紀末,仍有提議把港大搬往石崗以至其他新界地區,以換取更大的校園面積,但這無疑會破壞大學的文化和傳統,因此遷校提案很快被拒絕了。」
港大校園及其周邊地區, 是香港生活和文化遺產的重要拼圖。擁有百年歷史的陸佑堂, 曾是許多電影的取景場地,如《色,戒》、《玻璃之城》、《今夜星光璨爛》;同時,港大亦是體驗本地歷史的旅遊景點之一。作為香港少數保存完好的愛德華時代巴洛克式的建築,陸佑堂至今仍是師生日常流連的地方,到處充滿生氣,繼續教育使命。
曾在港大任教的蔡宏興指出:「這個校園是一個香港值得引以為榮的地方,充滿學術氣息及文化活力,是我們重要的資產。」他續道:「薄扶林憑着位置佈局和自然環境,以及各項便利設施,成為一個理想的居住和工作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