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2日
近年外國興起「共居生活」,幾位年青人合住一屋,共享廚房、客飯廳、餐具等空間和資源,分擔租金和日常開支之餘,亦藉彼此交流,建立人際網絡。「共居」最早出現於七十年代丹麥哥本哈根,其後推廣至歐美、日本、台灣和南韓等地方,在香港也漸漸為人所認識。
早前,香港青年協會(青協)進行了「共居—香港青年住屋的可行出路?」研究,了解青年對共居的看法,報告指受訪青年對「共居模式可以為青年提供多一個住屋選擇」的認同程度較高。
早前,香港青年協會(青協)進行了「共居—香港青年住屋的可行出路?」研究,了解青年對共居的看法,報告指受訪青年對「共居模式可以為青年提供多一個住屋選擇」的認同程度較高。
建立鄰里關係
青協的青年創研庫民生組正、副召集人陳昌堅及廖美欣曾有份參與是項研究,二人皆認同共居除為年青人提供住所,也建立一個守望相助的社群。廖美欣說:「共居就如一個小社區,住客間互相幫助,重拾上一代的鄰里關係。」她舉例說:「住客會自發地組織籌委會,每人擔任不同職務,運作如一個小小的業主立案法團。」除了自發組織,亦有社群經理透過舉辦如共享廚房、迎新、電影欣賞會等有助建立社群的活動;而在亞洲部分地區如台灣,甚至會舉辦社區小旅行,帶領住客跟鄰里互動。
陳昌堅說年青人藉群體生活,建立人際網絡之餘,也可分享專業知識:
「住客工作背景各不同,透過日積月累的溝通及交流,連對方的專業知識也略懂一二,是共居的一個意外收獲。」更重要是,共居讓年青人跟同齡夥伴一起成長,他說:「住客年紀相約,共同經歷相似的人生階段,容易得到共鳴及支持,這讓年青人找到歸屬感。」
「共居」為年青人提供住屋選擇外,更建立一個守望相助的小社區,帶來正面的影響。
-
除共享設施,社群經理亦舉辦活動鼓勵住客間的互動。
-
共居生活概念比賽
華懋集團旗下如心酒店集團早前舉辦共居生活概念比賽 (Co-Living Case Competition),邀請各大院校學生參賽,為荃灣西如心酒店及南灣如心酒店設計共居項目,得獎隊伍將獲酒店集團十二個月員工合約,並參與酒店共居項目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