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11日
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區正發展為一個兼具共融及環保概念的新社區,再加上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勢將成為宜居社區典範。
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區位於飛鵝山腰,顧名思義,該地點前身為石礦場,因其坐擁翠綠景致,地貌獨特,香港規劃署早於2012年便銳意將安達臣道石礦場打造成一個具備住宅、商業及社區用途的綠色宜居社區,同時發展康樂景點,以滿足全港、地區及社區的需要。
一個便利新社區 快將誕生
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區坐落於飛鵝山山麓高處,山脊線海拔200多米,自1950年代以來,石礦場為香港建築業供應骨料、瀝青、石材和混凝土,直至2016年土地歸還予政府後,這幅佔地約88公頃的土地,一直進行各項基建及社區設施工程,目標是發展成可持續發展的新社區,最高可容納人口約為30,000人。相關工程已於2016年12月展開,預計居民能於2023-24後陸續遷入。
飛鵝山塊寶 交通便捷
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區位處飛鵝山半山位置,地理位置優越,因地勢較高,從南九龍和港島北都可遠眺其地貌,置身其中,還可享遼闊的九龍半島以至維港風景。該區連接清水灣道,往返九龍東核心商業區交通十分方便,前往有香港後花園之稱的西貢亦十分快捷。
發展區休憩用地佔地約21.5公頃。為促進社區歸屬感和鼓勵社交,政府正興建一個稱為石礦公園的社區公園,佔地約8.5公頃,包括公園核心部分、石礦博物館、綠化長廊、休閒、體育及康樂設施等。其他項目包括位於岩壁的商業設施,例如酒窖、水療及餐飲設施,以促進社區經濟發展。
除了大量綠化空間和設施外,當局還將於附近的將軍澳隧道的收費廣場上興建巴士轉乘站,以滿足社區對公共交通的更大需求。此外,當局亦建議進行一系列周邊的道路改善工程和加設行人設施,以強化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區的對外交通。
智慧步行社區
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區的規劃,是以智慧、環保及具抗禦力城市(smart, green and resilient, SGR)作為方針,除了提供智能化設施外,還著重可步行性和可持續性。智能化的社區建設包括:行人網絡、連共享/租賃單車站點的單車徑網絡、引進互動巴士站概念,以及智能手機應用程式等。以上種種設施,旨在鼓勵居民利用方便健康的方式出入社區,亦可減少乘搭汽車及降低碳排放。
在環保基建方面,政府在《香港可持續建築環境狀況報告》(2017)中更特別提及區內的中央中水重用系統,處理從發展區中收集的中水作非飲用用途,特別指出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區,將成為一個提供大量休憩空間且具備社會共融特質的社區,並將環保的水務規劃結合到景觀和都市規劃裡。
共融社區
註冊建築師兼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高家揚指出,SGR的規劃方針正正滿足了共融社區的需求,例如:提供安全、方便、全天候開放及無障礙的步行環境;增加人與大自然的互動;透過綠化空間,減輕都市人的焦慮;以及增加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和對生活環境的滿足感。
「建設共融社區,旨在促進社區不同背景、能力和興趣的人互相交流,互相尊重,提倡多元化價值觀,並讓所有持份者參與社區發展決策,讓大家能公平地獲得社區資源和機會。這有助於城市健康發展,也就是SGR規劃的精髓所在。」
她續說,政府、規劃師和其他決策者也必須擁抱包容思維。「只有這樣,社區才能把不同群體聚在一起,促進社區多元共融。」
可以預見,當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區有關基建及社區設施工程相繼落成,將成為九龍東具代表性的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社區,透過創新設計和社區共融,為香港注入活力,引領香港成為具智慧、環保及具抗禦力的城市。
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區位於飛鵝山腰,顧名思義,該地點前身為石礦場,因其坐擁翠綠景致,地貌獨特,香港規劃署早於2012年便銳意將安達臣道石礦場打造成一個具備住宅、商業及社區用途的綠色宜居社區,同時發展康樂景點,以滿足全港、地區及社區的需要。
一個便利新社區 快將誕生
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區坐落於飛鵝山山麓高處,山脊線海拔200多米,自1950年代以來,石礦場為香港建築業供應骨料、瀝青、石材和混凝土,直至2016年土地歸還予政府後,這幅佔地約88公頃的土地,一直進行各項基建及社區設施工程,目標是發展成可持續發展的新社區,最高可容納人口約為30,000人。相關工程已於2016年12月展開,預計居民能於2023-24後陸續遷入。
飛鵝山塊寶 交通便捷
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區位處飛鵝山半山位置,地理位置優越,因地勢較高,從南九龍和港島北都可遠眺其地貌,置身其中,還可享遼闊的九龍半島以至維港風景。該區連接清水灣道,往返九龍東核心商業區交通十分方便,前往有香港後花園之稱的西貢亦十分快捷。
發展區休憩用地佔地約21.5公頃。為促進社區歸屬感和鼓勵社交,政府正興建一個稱為石礦公園的社區公園,佔地約8.5公頃,包括公園核心部分、石礦博物館、綠化長廊、休閒、體育及康樂設施等。其他項目包括位於岩壁的商業設施,例如酒窖、水療及餐飲設施,以促進社區經濟發展。
除了大量綠化空間和設施外,當局還將於附近的將軍澳隧道的收費廣場上興建巴士轉乘站,以滿足社區對公共交通的更大需求。此外,當局亦建議進行一系列周邊的道路改善工程和加設行人設施,以強化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區的對外交通。
智慧步行社區
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區的規劃,是以智慧、環保及具抗禦力城市(smart, green and resilient, SGR)作為方針,除了提供智能化設施外,還著重可步行性和可持續性。智能化的社區建設包括:行人網絡、連共享/租賃單車站點的單車徑網絡、引進互動巴士站概念,以及智能手機應用程式等。以上種種設施,旨在鼓勵居民利用方便健康的方式出入社區,亦可減少乘搭汽車及降低碳排放。
在環保基建方面,政府在《香港可持續建築環境狀況報告》(2017)中更特別提及區內的中央中水重用系統,處理從發展區中收集的中水作非飲用用途,特別指出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區,將成為一個提供大量休憩空間且具備社會共融特質的社區,並將環保的水務規劃結合到景觀和都市規劃裡。
共融社區
註冊建築師兼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高家揚指出,SGR的規劃方針正正滿足了共融社區的需求,例如:提供安全、方便、全天候開放及無障礙的步行環境;增加人與大自然的互動;透過綠化空間,減輕都市人的焦慮;以及增加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和對生活環境的滿足感。
「建設共融社區,旨在促進社區不同背景、能力和興趣的人互相交流,互相尊重,提倡多元化價值觀,並讓所有持份者參與社區發展決策,讓大家能公平地獲得社區資源和機會。這有助於城市健康發展,也就是SGR規劃的精髓所在。」
她續說,政府、規劃師和其他決策者也必須擁抱包容思維。「只有這樣,社區才能把不同群體聚在一起,促進社區多元共融。」
可以預見,當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區有關基建及社區設施工程相繼落成,將成為九龍東具代表性的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社區,透過創新設計和社區共融,為香港注入活力,引領香港成為具智慧、環保及具抗禦力的城市。
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區位處飛鵝山半山位置,地理位置優越,因地勢較高,從南九龍和港島北都可遠眺其地貌,置身其中,還可享遼闊的九龍半島以至維港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