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雜誌 第1期

探索我們的故事

CEO 會客室:與沙特爾沃思對話
肯·沙特爾沃思 (Ken Shuttleworth) 是Make建築師事務所的創辦人,目前他正監督全球多個矚目高層建築項目的規劃工作。他亦是英國辦公室理事會前主席,並於2013年創立「未來空間基金會」,藉以推動有關可持續城市的研究和討論。 沙特爾沃思在倫敦辦公室,透過視像會議與華懋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蔡宏興對談,討論了他作為建築師的理念及其公司如何為環境和建設宜居社區作出貢獻。沙特爾沃思與蔡宏興是相交多年的老朋友,他們曾於Foster + Partners建築師事務所共事,合作完成多個焦點大型項目,包括香港國際機場。項目曾獲選為二十世紀十大建築之一。該機場自1998年啓用後屢獲殊榮,包括多次獲選為全球最佳機場。沙特爾沃思於Make建築師事務所及Foster + Partners建築師事務所參與多個知名項目,除香港國際機場外,其他備受讚譽的項目還包括香港滙豐銀行總行;以及位於倫敦的市政廳和30 St Mary Axe(前稱Swiss Re Building)。蔡宏興從事國際房地產投資與開發逾30年,現為華懋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他深信設計和建築的力量可提升社會競爭力。他積極貢獻社會,目前是香港建築師學會會長及大灣區城市設計師專業聯盟召集人等。封城期間人與人關係更緊密蔡宏興(C): 倫敦在封城期間,情況如何?沙特爾沃思(S):儘管疫情令我們的生活大受影響,但也讓我們發揮了社區互助精神。人們互相幫忙,也多了探訪或問候鄰居和親戚近況……人與人之間的社區聯繫反而更加緊密。C: 同意,正如我們常說的有危有機,新冠疫情也不例外。即使我們很多人都在不同地方工作,透過各式各樣的通訊技術,人們反而更緊密地聯繫起來。S:在封城高峰時期,雖然我們約有160名員工在家工作,但我們的確很懷念社交聯繫。當倫敦放寬限制時,大約有30至50名員工回到工作室,而我偶爾也會回去,一起工作,感覺很棒。 科技讓團隊合作無遠弗屆 C:除了倫敦工作室,貴公司在悉尼和香港也有工作室,對嗎?S:是的。我們的香港工作室已經成立了10-15年,而我們的澳洲團隊成立了約8年。兩個工作室各擅勝場,又互相配合。C:多年前,我曾和你合作參與香港機場項目。由於我們的時區不同,我們在香港完成後的工作,還可在下班後交予你當時在倫敦的辦公室繼續進行。說起來,我們真的時24小時不停工作呢!S:我們依舊拼搏啊!我們現時的團隊在三個地方
了解更多

創新與可持續生活

焦點故事

重思宜居城市

在第十七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上,香港建築師透過創意設計,呼籲重新思考土地、環境和人力資源再分配的重要性,從而改善香港的生活質素。在正式展覽前,觀眾更可以網上欣賞虛擬展覽。

本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香港展覽(以下簡稱香港展覽),以「重新分配:天、地、人」為主題,探索新生活模式的種種可能性,進而改善香港的生活環境。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是建築行業的重要盛事,展示來自世界各地建築師的創意傑作,從而促進了建築文化互動交流,被公認為當代建築藝術的「名人堂」。

參加今屆香港展覽公司及機構數目高達54家,是歷屆之冠。他們包括新晉建築師、設計師、藝術家、研究人員、學者及非牟利團體人員,跨界組成21支參展團隊。參展組別的任務是透過作品演繹如何有效分配土地、人力資源或環境,令香港更加宜居。

今屆香港展覽由香港建築師學會雙年展基金會與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香港建築師學會為合作夥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意香港」為主要贊助機構。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第十七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由2020年延至2021年稍後時間舉行。香港展覽主辦機構現正舉辦虛擬展覽,讓觀眾彷如置身其中,更加了解參展作品。除虛擬展覽外,大會自8月起每月舉辦網上研討會,邀請知名建築師、參展單位以及其他嘉賓,就一系列與疫情、生活空間、社會發展等議題進行交流。香港展覽的主辦機構及策展團隊除了舉行互動虛擬展覽外,亦計劃於2021年在中環展城館舉行更大規模的實體展覽,讓公眾率先參觀香港展覽。


「瞬態研究所」

上年10月,於如心海景酒店暨會議中心舉行的活動中, BREAD studio建築師事務所聯合創辦人兼策展人李昭明指出,為了維持短瞬的文化邏輯,促進社會進步,有需要重新組織服務性空間,才能釋出新空間。「瞬態研究所」是參展作品之一,坦誠道出了這個現實—儘管香港過去經濟發展強勁,但規劃缺乏視野,無法培養香港獨有文化,並於建築環境中體現出來。


「碰撞與聯繫:具遠見的再分配設計」

「碰撞與聯繫:具遠見的再分配設計」由薩凡納藝術與設計學院和九龍倉集團共同設計,受到香港向高空發展的環境及農業而啟發。作品的巨型結構結合了竹棚、老香港棚屋建築及標誌性的弧形轉角唐樓,配搭香港多元的道路樞紐。在傳媒預展活動上,華懋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及總策展人蔡宏興解釋,碰撞和聯繫產生新的火花,給我們帶來未來的遠見。

他續說,所有參展者皆透過展品,應對香港目前面臨的挑戰和機遇,並就如何利用有限土地資源和大灣區城市的個別優勢作出調配,提升生活水平。參展團隊亦就香港人口老化問題以及全球人才流動和再分配等議題提出良策,加強本港的多元性和競爭力。


「融流,城市故事,盒裝人生 — 瞬變建築」

據 BREAD studio 建築師事務所聯合創辦人兼策展人梅鉅川介紹,展品由Arielle Tse、Oval Partnership及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創作,結合了融流、城市故事、盒裝人生三個故事元素,構成了一種短暫的藝術,以解決香港的人與環境的問題。

「裝置的背景由輕薄的織物和粉紅色的泡沫海組成,代表了堅固而短暫的環境。令觀眾聯想到人們如何生活,如何活動,過程中人們與建設環境及大自然的互動。」


「重新發現農村的可持續性」

「重新發現農村的可持續性」由滙豐銀行、 “On Earth” 藝術項目、港大策動永續發展坊及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合作而成。

港大建築學系助理教授兼策展人余家聲表示,裝置的靈感來自香港傳統客家村荔枝窩。它從四個互動角度出發,探討城鄉和人類環境的關係,強調在更廣闊的城市環境中,農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指出了建立協作性可持續發展的社區,對長期可持續生活發揮重要作用。


新冠病毒疫情 重塑建築設計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球,徹底改變了我們工作、生活和娛樂方式,人們也因而養成了新習慣。白領可以選擇在家工作。封城在家也可上網購買日常必需品,由專人送上家門。人們對個人空間和衛生的觀念也被徹底改變。

蔡宏興說,未來的建築設計和空間規劃須滿足這些新的社會需求。「未來,購物、消閒和生活之間的界限將會變得模糊,購物設施將會變得更加分散,融入到我們的社區。亦由於在家工作已成為一種新常態,且越來越為僱主所接受,因此,未來的住宅設計也會顧及家居工作的需要。」

新冠病毒已被證實能於空氣及排水管傳播,意味即使留在家中也有可能受到感染。蔡宏興認為,未來的住宅項目設計,將更講求自然通風,務求令室內有更多新鮮空氣。與此同時,大廈排水系統設計也有需要改善,以防止病原體通過排水系統散播開去。
了解更多
近鄰

寫意家居:智慧、綠色、共融社區

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區正發展為一個兼具共融及環保概念的新社區,再加上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勢將成為宜居社區典範。

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區位於飛鵝山腰,顧名思義,該地點前身為石礦場,因其坐擁翠綠景致,地貌獨特,香港規劃署早於2012年便銳意將安達臣道石礦場打造成一個具備住宅、商業及社區用途的綠色宜居社區,同時發展康樂景點,以滿足全港、地區及社區的需要。


一個便利新社區 快將誕生

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區坐落於飛鵝山山麓高處,山脊線海拔200多米,自1950年代以來,石礦場為香港建築業供應骨料、瀝青、石材和混凝土,直至2016年土地歸還予政府後,這幅佔地約88公頃的土地,一直進行各項基建及社區設施工程,目標是發展成可持續發展的新社區,最高可容納人口約為30,000人。相關工程已於2016年12月展開,預計居民能於2023-24後陸續遷入。


飛鵝山塊寶 交通便捷

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區位處飛鵝山半山位置,地理位置優越,因地勢較高,從南九龍和港島北都可遠眺其地貌,置身其中,還可享遼闊的九龍半島以至維港風景。該區連接清水灣道,往返九龍東核心商業區交通十分方便,前往有香港後花園之稱的西貢亦十分快捷。

發展區休憩用地佔地約21.5公頃。為促進社區歸屬感和鼓勵社交,政府正興建一個稱為石礦公園的社區公園,佔地約8.5公頃,包括公園核心部分、石礦博物館、綠化長廊、休閒、體育及康樂設施等。其他項目包括位於岩壁的商業設施,例如酒窖、水療及餐飲設施,以促進社區經濟發展。

除了大量綠化空間和設施外,當局還將於附近的將軍澳隧道的收費廣場上興建巴士轉乘站,以滿足社區對公共交通的更大需求。此外,當局亦建議進行一系列周邊的道路改善工程和加設行人設施,以強化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區的對外交通。


智慧步行社區

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區的規劃,是以智慧、環保及具抗禦力城市(smart, green and resilient, SGR)作為方針,除了提供智能化設施外,還著重可步行性和可持續性。智能化的社區建設包括:行人網絡、連共享/租賃單車站點的單車徑網絡、引進互動巴士站概念,以及智能手機應用程式等。以上種種設施,旨在鼓勵居民利用方便健康的方式出入社區,亦可減少乘搭汽車及降低碳排放。

在環保基建方面,政府在《香港可持續建築環境狀況報告》(2017)中更特別提及區內的中央中水重用系統,處理從發展區中收集的中水作非飲用用途,特別指出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區,將成為一個提供大量休憩空間且具備社會共融特質的社區,並將環保的水務規劃結合到景觀和都市規劃裡。


共融社區

註冊建築師兼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高家揚指出,SGR的規劃方針正正滿足了共融社區的需求,例如:提供安全、方便、全天候開放及無障礙的步行環境;增加人與大自然的互動;透過綠化空間,減輕都市人的焦慮;以及增加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和對生活環境的滿足感。

「建設共融社區,旨在促進社區不同背景、能力和興趣的人互相交流,互相尊重,提倡多元化價值觀,並讓所有持份者參與社區發展決策,讓大家能公平地獲得社區資源和機會。這有助於城市健康發展,也就是SGR規劃的精髓所在。」

她續說,政府、規劃師和其他決策者也必須擁抱包容思維。「只有這樣,社區才能把不同群體聚在一起,促進社區多元共融。」

可以預見,當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區有關基建及社區設施工程相繼落成,將成為九龍東具代表性的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社區,透過創新設計和社區共融,為香港注入活力,引領香港成為具智慧、環保及具抗禦力的城市。
了解更多
蛻變

創新領域 : 創新轉型新趨勢

數碼轉型除可提升效率,亦是競爭本錢。畢馬威中國今年初發表《全球地產科技調查》報告,訪問了188家來自歐洲、美洲、亞洲和其他地區的房地產公司,58%的受訪企業表示正實施數碼策略,比兩年前的52%為高;更有95%的受訪企業表示他們有專人負責企業數碼轉型及創新方案。

本港房地產業界亦已洞悉這股大趨勢,紛紛啟動數碼轉型,運用科技發展業務,提升競爭力,為打造智慧城市作出貢獻。於今年正式成立業務轉型及創新部門的華懋集團即是一例。集團業務轉型及創新總監胡達明(Damien)表示 : 「我們為數碼轉型定下兩大目標:一是利用科技增強現有業務競爭力,二是在數碼經濟中開拓新的經營模式和盈利來源,為集團帶來新的營運模式,甚至從投資相關初創中獲利,為集團帶來新盈利來源。」


塑造創新文化及變革思維

數碼轉型要成功,難以單靠一、兩個部門成事,整體的變革思維往往是成功所繫。Damien指出,外人如顧問未必了解企業的痛點所在,要真正負責該業務的部門,才知道他們需要哪些方案來解決甚麼問題。因此,數碼轉型不只是科技上的創新,還需要員工思維的改革,要集團視改變為核心價值,員工都擁抱創新時,數碼轉型才會成功。

他以自己公司為例,為了鼓勵員工創新,數碼轉型部門會與人力資源部合作,推出Innovation Ambassador 計劃,期望藉以帶動企業文化轉變。Damien坦言未加入集團前,也猶豫過一間擁有六十年歷史的傳統企業,會否抗拒新的嘗試,但結果發現是過慮。

「香港人向來不抗拒創新,也樂於接受新挑戰,舉例說,疫情期間,我們成立了跨部門小組,一起研究如何用科技抗疫,由洗手液到人工智能體溫量度裝置,同事們都落力研究及討論;酒店更決定引入機械人提供房間送餐服務,甚至正在研究使用人工智能方式派送行李,這些都是新嘗試。」


尋找合適的業務方案

除了在內部運作加速數碼轉型,如財務及人力資源部門相繼啟用SAP,華懋集團也銳意成為房地產科技應用的行業先驅,並成為香港首家發展商在單一項目同時應用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BIM)、Aconex及Novade系統,此舉有助推動建築業數碼化。此外,該集團亦致力推動本地初創生態圈,籌辦多個加速器,鼓勵初創開發尖端解決方案,以解決行業面臨的挑戰,滿足房地產市場的多樣化需求。華懋集團也在上年7月與智慧城市聯盟簽署諒解備忘錄,共同推動智慧城市發展,目前正籌劃首個IoT設備網絡安全標準。

談及未來發展,Damien指公司將於今年稍後啟動SAP 的第二期工程,引入文件管理和工作流程管理系統,以及為現有的租務系統升級,以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與初創企業共同成長

Damien透露,該集團亦將積極聯絡本地及海外創科的不同持份者,讓他們知道華懋渴求及歡迎創新,希望能建立一個網絡,令相關初創主動尋求合作;另一方面,也聯絡本地創投基金,物色合適及具潛力的初創項目,與他們一起「共投」(co-invest),讓整個初創生態圈知道華懋銳意創新的取向,一起開拓更多可能。

該集團應用於安達臣道地盤的淨能櫃電池系統,正是一個和初創合作的例子。「當中的痛點在於很多地盤位處偏遠位置,拉電並不容易,迫不得已要用柴油發電機,採用淨能櫃不單能大幅降低柴油發電機所發出的噪音,亦不會因燃燒柴油而排放黑煙,從而減少碳排放85%,推動工地採用潔淨能源。」其他的例子還有很多,如集團成為首個引入HKPC 的kNOw Touch「無觸按鈕」的私人地產商等。

無論對初創或轉型中的企業來說,都要學習如何面對失敗, Damien 有以下看法: 「對於初創來說,失敗時有發生,所以他們有既定開發程序,懂得引入諸如最低可行性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等概念,一旦發現有問題就停下來反省﹑修改﹑再出發。傳統企業並沒有培養這套思維,因此要常常提醒大家,所有事情不會一步到位,就算失敗也未必是壞事,最重要是過程中的學習,以及要先擬定好後備計劃,萬一遇上事故也可及時應對。」

了解更多

與我們保持聯絡

請輸入有效的電子郵件地址

提供您的個人資料並提交表格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隱私政策並同意從華懋集團接收信息。

你是否居住或位於中國大陸?

請填寫所有必填字段

如果您是來自中國內地或身處中國內地的人士,請在使用我們的服務前仔細閱讀我們的《資料私隱及保安政策聲明》(“隱私政策”)  及其附錄,並根據您的實際情況勾選以下選項

請填寫所有必填字段

鑒于閣下希望使用的服務或産品需提交未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的個人資料,如果閣下為來自或身處中國內地的人士,且同意我們為提供該等服務和産品的目的處理閣下所監護的未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的個人資料的,請勾選以下選項: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確保您獲得我們網站上的最佳體驗。如果您繼續瀏覽,代表您同意使用Cookies。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