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寻新市镇

逾半世纪以来,建立以“自给自足”、“均衡发展”为目标的新市镇,是香港市镇规划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与此同时,这一发展理念在新界城市化历程中根深蒂固,成为市镇建设“强引擎”。

2021年08月12日
抗日战争后,香港人口激增。1947年香港人口仅180万,不足二十载时光间增至370万人,大量人口聚居于狮子山脚,市镇周边的陡峭山坡上,棚屋比比皆是,可见生活环境之恶劣。1953年,一场熊熊烈火席卷石硖尾一处寮屋,引发广泛关注。政府遂成立城市设计组,集思广益,制定良计缓解市区人口过剩情况,改善市民生活环境。

发展新市镇:关键目标

岭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智鹏回忆道:“市镇规划概念源自英国‘花园城市’模式,即在城市周边发展规模较小、人口较少的卫星城。”市镇规划的首个试点选址观塘,因其邻近当时正在扩建的启德机场,便于和新开发工业区合并规划,同时有助安置牛头角一带的寮屋居民。20世纪50年代末落成的花园大厦,成为该区域内最早的公屋。

然而,观塘卫星城的落成,在当时并不尽如人意。刘教授说道:“观塘初期的发展规划偏重工业,意图以充足的就业机会吸引附近寮屋居民迁入,但区域内房屋供不应求,生活配套设施亦不足。未经周详规划而匆忙增建的住宅及配套设施又过于临近工业区,居民长期受废气、污水和噪音影响,深受其害。”汲取观塘的经验,政府随后推行的新市镇发展计划渐见周详,以“自给自足”、“均衡发展”两大目标为基准,为香港日后城市化发展奠下根基。

 
1966年的观塘,香港首个卫星城市试点
皆为1962年荃湾,展示荃湾新市镇发展初期的景象
皆为1962年荃湾,展示荃湾新市镇发展初期的景象

市镇规划概念源自英国‘花园城市’模式,即在城市周边发展规模较小、人口较少的卫星城。

岭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智鹏

荃湾:首代新市镇

荃湾古称“浅湾”,后称“全湾”,20世纪初易名为“荃湾”。战前,荃湾属传统乡村,主要以务农及捕鱼为生,唯一的轻工业即熏香及石灰制造业,但荃湾却是德士古石油公司的发祥地。战后,荃湾异军突起,逐渐发展为香港纺织业中心。时至20世纪50年代,全港最大的纺纱和染色厂均坐落于此。为促进市镇发展,政府将荃湾、葵涌及青衣岛定为新界首代新市镇选址,合称为“泛荃湾区”,有关发展规划于1959年通过,并于1961年刊宪。

刘教授说道:“这一发展规划无疑进一步夯实了荃湾作为香港纺织业中心的地位。规划预留了充足的住宅、文娱及商业空间,由此吸引大批地产开发商参与兴建区域内大型住宅项目。”政府牵头,包括华懋集团在内的民营地产开发商积极参与,社会各界齐心戮力,共促城市发展,经济腾飞。

今年是荃湾新市镇落成六十周年。刘教授解释道:“荃湾的槃般蜕变历经三个阶段。1960年至1985年间,轻重工业蓬勃发展,人口激增。1985年至2000年间,荃湾新市镇经济腾飞,人口过剩,超出了荃湾区议会的管理限度。因而,荃湾新市镇在原有议会外,新增葵青区议会,共同为新市镇人民服务。迄今为止,荃湾区仍是唯一一个拥有两个区议会的新市镇。

2000年,乘西铁通车之东风,荃湾西展开填海工程,扩宽区域发展版图。如今,新式商厦、购物中心、酒店及住宅沿海而建,使荃湾成为集居住、工作及旅游于一体的魅力胜地。”

和我们一起保持联络

请输入有效的电子邮件地址

提供您的个人资料并提交表格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隐私政策并同意从华懋集团接收信息。

你是否居住或位于中国大陆?

您请填写以下所有必填字段

如果您是来自中国内地或身处中国内地的人士,请在使用我们的服务前仔细阅读我们的《资料私隐及保安政策声明》(“隐私政策”) 及其附录,并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勾选以下选项

您请填写以下所有必填字段

鉴于阁下希望使用的服务或产品需提交未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的个人资料,如果阁下为来自或身处中国内地的人士,且同意我们为提供该等服务和产品的目的处理阁下所监护的未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的个人资料的,请勾选以下选项:

本网站使用Cookies来确保您获得我们网站上的最佳体验。如果您继续浏览,代表您同意使用Cookies。阅读更多